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山地水街——潼关水坡巷》

发布日期:2023-05-10 10:10:11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

陕西省渭南市政协文史港澳台侨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山地水街——潼关水坡巷

/梁建邦

 

潼关古城有一条唯一保存至今的明清民居老街,它就是潼关的山地水街——水坡巷。水坡巷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南街村潼关古城的南部,是潼关古城南大街的第一巷,东靠麒麟山和印台山,南邻古城墙,向西正对潼河,东高西低,长800多米。

水坡巷兴建于何时?人们说,潼关城有多久,水坡巷就有多久。水坡巷内有一口据说是挖掘于唐代天授年间的水井——唐古井,如此看来,水坡巷的历史真的很悠久。其实,水坡巷应该是首先有了出入关中的汉潼关的交通坡道,然后坡道两旁逐渐有了居民。由水坡巷向东上山,可以到达潼关古城内的麒麟山和古城上南门。出坡上南门可达潼关南原,又可达麟趾原北段的汉潼关城。水坡巷正是汉潼关城向北下原进入关中的必经之道。从这一点说,水坡巷在东汉就有了。

水坡巷由东向西呈下坡状,整个坡巷道路中间低,两边高,蜿蜒曲折,每当下大雨时,东边高处的雨水就会顺坡流下,长年累月,水土流失,坡巷道路就被冲刷成一道深深的水沟,而这个水沟既是水道,又是巷道。因巷道时常有水经过,故名为“水坡巷”。

水坡巷街道构造奇异。街巷随地势而建,一巷三街并行,是一种独特的“一河两街”的山地水街形制。中间主街道既为主街巷,又为交通道路,又是雨天的排水沟渠。雨水沿水坡巷流入潼河后,经过不到1000米的潼河河道即汇入黄河。主街道左右两侧,各有一条通往巷街旁上下民居院落的比较窄的辅街道。在中间主街道低洼的地段,两侧辅街道虽然相对不过几米,但被中间低洼的主街道隔开,却不能直接相通。如果要到对面的辅街道和住户院落,必须绕道经过主街道上的小桥方能到达。隔着主街,辅街道两边的居民可以说话拉家常,可以相对而望,但不经过主街道的小桥,却到不了彼此跟前,真可谓同住一条巷,可望不可即,别有一番情趣。

水坡巷保留着精美的明清民居。由于水坡巷是通往潼关古城东山和麟趾原汉潼关城的交通要道,又处于麒麟山和印台山的山凹隐蔽处,既避风朝阳,又安全便利,遂成了达官贵人和商贾的聚集地。一时期,古巷内主有100多户人家,2000多口人,有赵、沈、鹿等姓氏的大户人家。也曾住过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如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康有为就曾在巷内沈家院子住过。在上世纪初,此巷多有军官居住。国民党军政要员如蒋介石、卫立煌以及蒋纬国等都曾到过水坡巷或在水坡巷居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驻军的团部、警察局、行营,以及潼关县政府的重要机关都曾在这里驻扎。街巷两旁房舍密集罗列,高低参差,鳞次栉比,幽雅繁盛。现在水坡巷保留下来的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部分古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遭日寇炮火轰击,后经修葺,大多还保存着原貌。现存的不少古屋依然装饰考究,重檐飞翘,气势恢弘,屋脊瓦檐、门窗阁楼及门额影壁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砖雕和图案精雕细绘,栩栩如生,令人叹服。其中沈家大院和赵家大院等建筑保存尚好。沈家大院是潼关古城现存不多的最完整的四合院,有街门、街房(前房)、二道门、东西厢房、正堂等,建筑布局完整,构筑精美,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不凡。现有的一些民房和墙壁则用明清潼关古城的城砖砌成,它正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兴修三门峡水库、潼关古城整体拆迁的一个见证。

水坡巷保存着不少古迹。在水坡巷最西边巷口,有一座重修的巷门楼,上为阁楼,下为进出街巷的门洞。阁楼西外镶嵌砖雕“北关头”三字,意思是说这里是上南门交通要道上最下面的一个楼关,“南”“北”相对,故曰“北关头”。阁楼东侧镶嵌砖雕“凤翥麟游”四字,是说这里有凤凰飞翔和麒麟遨游祥瑞之气,恰好体现了水坡巷处于潼关古城内西南的凤凰山和东南的麒麟山之间的地理特点。

另外,进水坡巷不远,就能看到一株枝繁叶茂、凌街腾空人称“乾隆槐”或“卧龙槐”的奇特古槐。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皇帝巡幸潼关,行至水坡巷中段一大户人家门前,驻足欣赏其雅致的庭院,房主见到皇帝幸临,灵机一动,便移来此槐树请乾隆皇帝亲手所植,作为留念。此树被这家子孙世代保护,据说茂盛时其树干有两人合拢那么粗。抗日战争中,乾隆槐遭日军炮击,有所损伤,遂弯腰弓背,形似腾空巨龙,横跨巷道,堪称一奇特景象。

唐古井是水坡巷的另一处著名古迹。以此井为界,东边高处坡巷段为上水坡巷,西边低处街巷为下水坡巷。此井相传挖掘于唐天授二年(公元691),深6丈,水质清甜甘洌,养颜健体,足以满足水坡巷及潼关古城南大街居民用水。清朝乾隆皇帝巡幸潼关时,时值炎夏酷暑,一行人从麒麟山上寨子村下来,唇焦舌干,听说水坡巷有一口古井,便饮水解渴,饮后大悦,连称:“真乃灵水也,清洌甘甜。”此井至今保存完好。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潼关古城位于抗战前沿。水坡巷虽然隐蔽在麒麟山和印台山的怀抱,但依然饱受日寇大炮、飞机的摧残蹂躏。据记载,1938年7月10日下午,日9架飞机分3组轰炸潼关县城。敌机沿潼关古城东大街折向南街。在张家巷、徐家巷、水坡巷等处投弹轰炸。炸死炸伤居民数人,炸毁民房25间。水坡巷沈木田家街房被震塌,居住于此的抗日守军1个排的40多名士兵被掩埋。

饱经沧桑的水坡巷,是古民居和潼关历史的活化石,是潼关古城繁华的历史见证,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条古巷子和潼关古城发生的故事。近几年来,潼关县政府投巨资对水坡巷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和开发,潼关水坡巷这条“山地水街”已经焕发青春,呈现出诱人的新姿。

 

 


上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大荔沙苑考说》
下一篇:讲好黄河故事系列之《诗圣杜甫与华州“老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