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地 址:三贤路北段渭南市民综合服务心东配楼412
电 话:(0913)2933539
邮 箱:weinanql@163.com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

讲黄河故事系列之34---禹门桥今昔

发布日期:2021-06-18 10:37:10   来源:>

弘扬中华文化·讲黄河故事系列之34

渭南市政协文史和港澳台侨委员会

渭南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传说,大禹当年治水,在龙门山斩断了巨龙,劈山导水,泛滥成灾的黄河得以归顺。黄河在龙门峡谷最后的出口叫龙门,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所以也把龙门叫禹门。

洪水治服了,黄河归顺了,然而,也给山〈西〉陕〈西〉两省划定了一条天堑,使山、陕人民好长一段历史时期难结秦晋之好。

山、陕之间以黄河为界,在禹门口处,虽能隔河相望,甚至能大声说话,但要逾越却比上天还难。所以古代人民只能靠船渡河;或等数九寒天河面封冻后铤而走险从冰面上过河;至于游水过河,那就更是一般人可想而不可即的事了;要么,就得绕很远的路,从下游的黄河桥渡河了。

所以在黄河禹门口建一座桥,使天堑变通途就是世代山、陕人民的愿望。这个愿望在韩城解放后才实现。1949年9月,韩城县政府在第一野战军后勤部支持下在黄河禹门口建成了第一座铁索桥,全长100米。桥上铺上木板,可供行人和架子车过,走在桥上,你明显可以感觉到桥在晃悠,再往下看一下滔滔奔流的黄河水,胆小的人会立时觉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就经常跨越这座铁索桥去山西赶集、办事。那时,虽然有了桥,但政策不开放,买点紧缺物资,逮个猪籽什么的都认为是资本主义尾巴,是绝对不容许的。两边政府都在桥上设关卡严查。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伙伴买了几个猪娃,白天不敢从桥上过,待晚上人睡定后,才在河东的杨树林内给猪籽喂了用酒浸过的馍,把猪弄晕,然后摸黑偷渡。这时候,桥上的木板已抽掉了,人只能一手拄着桥栏铁索,踩着桥上不足10厘米宽的桥脊走,真是“后怕关卡人追赶,脚下铁桥咯颤颤。河风吹拂透骨凉,反觉头上直冒汗。”一过了桥中间就放心了,到了本县地界,这边关卡不但不挡本乡人,有时候还接应你。可是说来也怪,这时候反倒脚不听使唤,稍不慎就踩到下边的铁丝网上。现在回想起来,那份提心掉胆,那份剌激,那份乐趣……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1972年,黄河公、铁路桥同时建成,全长144米。咳!那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心情随着火车过桥的“提嗒”声而激荡;歌声伴着汽笛的鸣叫而飞扬。骑着自行车不用二分钟就飞越公路桥,跨越时真有一种我心飞翔的快感!啊!此时才真正是天堑变通途了。

大河东流去,潮流不住。到了2006年,只用了两年时间,禹门口稍下一点的地方,全长4566米的高速公路桥就建成通车了。那造型的美,那宏观的大气,又是前两座桥无法比拟的。中国的发展真正地上了高速道。

按说就尽善尽美了。你要怎样从禹门口过河?乘汽车?火车?还是上高速?随变。不!六月一日去禹门口游览,看见原铁路桥的紧东边的河中又耸立起钢筋水泥桥墩,河中停着一所大船,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劳作着,一打问,原来是黄韩候高速铁路桥又动工了。呵!真得感谢大禹治水造河,要不然就不会有今天的禹门桥梁荟萃

铁索桥;公、铁路桥;高速铁路桥;高速公路桥排列在禹门口,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桑;向世界昭示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富强;也向游人奉献一份桥梁文化大餐,一饱眼福。

 

作者:程维功男,1941年6月出生,陕西韩城人,民革韩城市新城二支部党员,原韩城市作协主席。


上一篇:讲黄河故事系列之33--- 黄河的爱情
下一篇:聚焦两会|努力维护侨益 共创新的辉煌 侨界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